【制造业价值链大调研】马来西亚的制造业趣事(直播回顾)

最近,一股浪潮正推动着全球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但是,当大家都把视角放到越南身上的时候,马来西亚正悄悄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马来西亚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如何?投资马来西亚是一种好的选择吗?

本期【制造业价值链大调研】节目,由“机工战略”微博主理人 陈琛 主持邀请到了两位曾在马来西亚工作生活过的资深人士,上海轩田副总经理 刘用文、任职于全美TOP2窗帘制造公司的 Tina Xian,他们将和我们一起走进马来西亚,聊聊马来西亚的制造业趣事。本期节目策划:陈琛、黄伟东、张乃琳,本文为此次直播的重点内容整理。)

【手机扫码,观看直播回顾】

=

背景介绍

1.全球位置

马来西亚的制造业虽然有一定规模,但是体系不完整。马来西亚的GDP大概全球排名37位,在东南亚地区的排名也是靠后,仅仅高于越南。与新加坡相比,两者GDP规模差不多,一个是3700多亿美金,一个是3900多亿美金,但是它们在全球经济和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一样。
2. 明升结构
马来西亚的明升体系不完整,大部分的明升领域的零部件和材料都是靠进口。马来西亚的基础制造能力也不强,很多也是外资的代工厂。马来西亚的工业化进程一直没有打破圈层,市场规模并不大。比如马来西亚的机械装备的进口规模每年是200多亿美金,汽车销量是72万辆,不过这个数据还是要辩证的看,因为马来西亚才3000多万人口。
马来西亚在细分领域有优势。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第二大产油国和天然气的生产国,它的资源体系比较完整。在矿产品和机电仪器上,因为马来西亚和泰国、印尼、菲律宾都曾经接棒“亚洲四小虎”,有一定的明升基础沉淀,制造的体系相对建设完备,因此马来西亚也有一定优势,尤其是机电领域。马来西亚的半导体装配量一度占全球的1/3,马来西亚的槟城也被称为“东方硅谷”,每年中国进口的集成电路里面有20%来自于马来西亚。
电子电气是马来西亚的主导明升。它的出口量占马来西亚的37%左右,在全球价值链里有一定的位置。2020年,马来西亚的电子电气企业已经达到2000多家,涉及半导体、LED和太阳能多个领域。疫情期间,马来西亚的电子电气工厂瘫痪,全球的手机、汽车、服务器等多个明升m88的芯片都受到影响。
 
3. 与中国的关系
马来西亚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马来西亚和中国的贸易在2022年年初首次突破2000亿美金,中国也连续14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
 
4. 自主自强之路
马来西亚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试图构建自己的工业体系,包括汽车,但是不太成功。即使是最强的电子工业,目前也是外资品牌的天下,如德州仪器、 博世。

 

Part.1

马来西亚与中国比有什么区别?

刘用文:马来西亚整个国家的国土面积与中国的安徽省和福建省差不多,但是人口只有安徽的1/3。可见,马来西亚很大,但是人口稀少,因此市场规模并不大,生活消费水准与安徽省和福建省不相上下。马来西亚对中国人非常友好,即使只会说中文,也能很顺利地生活。

陈琛:马来西亚试图构建它的工业体系,但是它过多地依赖国外品牌,导致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没有真正实现自主工业化,也导致原先的“四小虎”到现在仍然是一个看似要走向发达国家或者中等发达国家,但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将到未到”的感觉非常明显。一位日本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是没有技术的工业化、没有自主体系的工业化。尽管他们有摩天大厦、有现代交通体系和公共设施,但是却没有一流的服务,也没有一流的品牌。

未来的马来西亚可能是东南亚、东亚制造网络的重要一环。马来西亚政府在2023年推出了高价值出口的计划,重点要推动电机、电子设备、航空设备、食品饮料、造船等明升m88的出口。而且马来西亚也在暗暗和苹果、特斯拉进行了深度的对接。苹果在把供应链对外分布的时候,一些组装地可能会放在马来西亚。特斯拉最近也把一些业务布局在马来西亚,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也要加强对马来西亚的投资。

马来西亚是不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国家?

刘用文:华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我的祖籍是中国,我的祖父辈来到马来西亚,我是第三代。马来西亚华人的祖籍以福建、广东为主,江浙一带和山东一带的人特别少。所以菜系是以广东、福建为主,以及非常多的马来餐、印度餐。马来西亚分为东马和西马,中间隔了南中国海。马来西亚大部分的人口主要聚集在西马,华人也相对比较多。虽然华人在马来西亚只占20%,但是在马来西亚前五大城市可能占到了60%,所以华人大部分都会聚集在大城市。从人口结构看,马来人大概占到50%,其他大概占了11%,华人大概在22%,再剩下就是印度人,大概在百分之几。华人和马来人在职业上没有太大差别。

 

在马来西亚买汽车会比较贵,但是房价相对便宜。比如吉利的某一款车在中国可能卖13万元人民币,但是在马来西亚这款车可能就要卖到二十几万人民币。如果您不是住在吉伦坡,而是住在新山这种比较大的外围城市,实际上是非常舒服的。但是一定要有车,如果没有车我觉得是非常不方便的。但是马来西亚的房价相对比中国便宜很多,一个100平米的房子大概是50万人民币。马来西亚的大城市生活消费水平不高,一顿饭大概在25块钱人民币以下,可能比中国的二线城市还要便宜一点。

工资多年不变。1996年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的薪水大概在2500 元人民币左右,25年后,工资水平依然如此。也就是说,经济虽然都在起飞,但是实际上马来西亚的薪资涨幅没有想象中的大,当年的一碗面已经涨了一倍了,房价大概也涨了一倍了。

 

Tina:我总共去过马来西亚三次,我重点说一下马来西亚的槟城。性格温和,华语通行。全程我没有说过一句英语,对用普通话就可以跟他们交流。当地的人不管是华人还是马来人,给我感觉是非常温和的。不管怎么样,他跟你交往都是面带笑容,然后很温和地来回应你,你会觉得在那边很有安全感。槟城是个不夜城。那天我的飞机落地已经凌晨1:00了,但是路上灯火通明,有很多大排档,饭店都在开门营业中,如果中国人在那边生活的话,落差没有那么大。在生活上,槟城很像中国的泉州。不管是饮食还是风俗,都跟泉州挺像。但是马来西亚地处热带,一年四季都是很热的,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分别,常年穿短袖就可以了。在经济上,槟城与泉州还是有差距。槟城有一个深海港,很多电子产品的工厂在那边,比如AMD、博世,还有一家做石油产品提取物的跨国公司,整体的工业水平跟泉州有点像,但是体量上肯定是比不上泉州的。

Part.2

主持人:我平时在生活中感受不到马来西亚的制造业。但马来西亚其实还是有一些涉及到一些世界知名品牌的跨国公司,比如说金龙鱼,是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的一部分资产,但是我对于马来西亚的制造的感受,它的明升链和供应链始终在我脑海里面构建不出来这样一个具象的东西。到底它是怎么样的?在马来西亚能不能看到大量的马来西亚制造?你见到的最多的产品是哪个国家的产品,主要是什么东西?本地的本土的自主品牌的企业是什么?那么当地的企业进行生产的时候,它的设备是怎么来的?它的工业体系是怎么构建起来的?

 

谈一谈对马来西亚制造业的感受

刘用文:马来西亚只是一个3000多万人口的国家,它其实没办法像中国这样拥有一个很完整的明升链。举个例子,当年制鞋业在马来西亚是一个很重要的明升,后来因为生产成本高,就转移走了。

 

马来西亚有几个重要的明升。第一个是电子加工,比如说富士康。现在,马来西亚的封测和半导体生产是非常精彩的,国际上的几乎每一个大品牌都在马来西亚有一个封装测试工厂,因为在那边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原料的供应到生产设备,都已经非常丰富了。第二个是汽车明升。二十几年前,马来西亚的首相就主推汽车制造,现在可能看起来马来西亚的汽车制造做得不怎么样,但是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大型汽车供应商都在马来西亚有一个工厂。最特别的就是保时捷在马来西亚建了第一个海外工厂,所以今天,马来西亚的保时捷是自己组装起来的,当你做到汽车组装的时候,你大概要有40%的零部件一定是在本地生产的,它其实带动了一系列的明升链。

你说马来西亚制造看不到,是因为你永远不会打开一个产品去看晶片到底是不是马来西亚做的。很多精密的加工在马来西亚是找得到的,但是在中国反而很难去找到这样的公司。比如在马来西亚一个很小的镇上有一家专门做精密加工的企业,他一年的营业额大概差不多6,000万人民币左右,他有70个员工,马来西亚这样的企业不算少。

 

此外,在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厂会见到很多外国劳动力,他们从哪里来的?孟加拉。马来西亚找了很多孟加拉人,又在孟加拉找了很多缅甸人,但没有找印度人。

 

我也有一些朋友在马来西亚做一些加工生产,在当地加工完后才出口。因为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的联盟国家,所以很多东西只要在马来西亚加工,出口到越南、泰国、新加坡是免税的,所以马来西亚在工业上面它有它的优势。

 

我曾经在越南和泰国待过,当地的人不懂英文,更不要说中文了。但是在马来西亚所有人都一定会讲英文,你一定可以沟通,所以它有它的特色和优势。然后薪资涨幅不大,这也是在过去的20年里它的一个优势很明显的地方。缺点就是人口太少了,如果你做的东西要在本地找市场,我觉得估计是很难的一件事。所以,你的目标是在马来西亚建造一个制造基地,然后再想办法卖给东南亚的其他国家,比如说印尼有1亿人口,越南也有1亿人口,都可以开拓很大的市场。

 

Tina:槟城的很多劳工是印尼的劳工,因为你如果从地图上看,槟城跟印尼的棉兰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飞机路程,所以大部分的印尼劳工都会通过棉兰进入槟城的劳工市场。

Part.3

主持人:我觉得马来西亚是一种两极分化的阶段,就是说在很高端的企业里面,它其实不需要依托马来西亚本地的指导技术,它是全球配置资源。但是在这些跨国公司以外,马来西亚本土的制造业基础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从工业配套的角度看,马来西亚的产品都来自哪些国家?
 
刘用文:都有。因为马来西亚有好几个港口,东西流进来非常方便,不一定要经过新加坡。中国的零部件没有想象中的多,反而从其他的国家进口的会比较多。说实话,过去十年中国一直被认为品质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再加上马来西亚很多企业是欧美企业,他们会疑问说,我为什么要在马来西亚进口中国的零部件?我在中国建一个工厂就好了。
本土制造能力要分两样来看,一个是加工方面。经过多年跟欧美企业的合作,他们是有水准的,但是对产品来讲,当你要打磨一个产品的时候,你是需要有基础研发的,但是在马来西亚是匮乏的,包括资金上。其实马来西亚现在的发展,为什么不能走到这一步,跟新加坡是有很大关系的。

新加坡的汇率从40年前的1:1变成1:3,同样的薪资在马来西亚4000林吉特,到新加坡4000新币,你的等级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大量的人才会跑到新加坡去,所以就变成说在马来西亚打磨一个产品,我觉得做这样企业的人真的不多。新加坡对马来西亚还是有一些虹吸效应。

 

Tina:我们在马来西亚铝合金供应商的原材料大部分是从中国台湾地区采购的,然后其他的螺丝以及做窗帘帘头的上下轨的系统,很大部分都是买的进口过来的小零件,工厂自己把它加工成适合窗帘的配件。包括无纺布的面料也是从中国大陆过去的,其他他们东南亚其他地方来采购。这侧面反映了至少在槟城,缺少窗帘的配件供应商。

Part.4

为什么采购窗帘还要跑到马来西亚,在中国的广东、福建这样的纺织大省买不到吗?

Tina:我们供应商在马来西亚,他是中国台湾地区的一个供应商在马来西亚设的工厂,三十几年前他就在槟城建立了工厂,最开始他是做铝合金的百叶窗。现在铝合金的百叶窗的铝合金部分仍然是我们采购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只是购买他的半成品,它切好运到墨西哥去,再加工成窗帘去售卖,因为大陆的铝产品去美国是有关税限制的。就是供应商他那么早的布局,避开了壁垒,给我们企业其实是一个助力。撇除关税因素,他们的价格也比我们在大陆同品质的供应商价格要低。虽然我没有第一手的人工成本的数据,但是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单纯人工方面,他们就比中国大陆有很大的一个优势。还有,我们的供应商的管理层和办公室文员都是当地的华人,在沟通上没有任何的障碍,都是用华语沟通。

 

陈琛:你们为了供应链安全,在国内还有一些可替代的供应商吗?

 

Tina:一个品类我们可能有两三个供应商,特别是近几年美国推出了一个惩罚性关税之后,我们从槟城的供应商这里采购的成品直接就运往美国,而不是运往我们墨西哥的工厂。所以慢慢地我们就转移出中国大陆,去投射到其他地方的供应商那里去避免这样的关税,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陈琛:从质量和交货周期反应速度看,马来西亚的企业跟国内同类型的企业比,中国是不是仍然具有优势?

 

Tina:针对我们这一款产品,其实中国不具有优势,为什么?第一,我们这个供应商本身的管理体系是非常完备的,它本身的管理质量是非常高的,它内部管理也很好。品质这一块与同类的中国供应商相比只有更好,没有更差。第二,我们这个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只要有很充足的作业指导书,然后工人能够按部就班地把它生产出来就可以了。槟城工厂生产的东西已经足够我们需求。我们在中国大陆没有找到比他们价格做得更明白的产品的企业。

Part.5

谈一谈马来西亚的半导体明升和被动元器件明升
 

刘永文:马来西亚在中国还没有半导体的时候,就已经有国外的大厂去投资了,一种基于焊线(wirebond)的多die封装技术,在我念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有了,然后他们是用半自动的,所以它历史非常的悠久。那么为什么以同样的性价比,马来西亚还是会比中国很多低?以IGBT的生产来讲,中国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做得绝对比马来西亚大部分生产IGBT的工厂做得好,但是质量并不会比马来西亚的高,原因很简单,马来西亚用欧美体系的管理方式来进行,尽管自动化把这一个所谓的差距慢慢缩小了,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欧美体系会继续在马来西亚做投资,他不会把鸡蛋全部都放到中国来,所以这也造成了马来西亚在半导体领域会不断发展。为什么Intel去越南建了工厂就不会再扩展了?因为语言不通,包括泰国也是。所以马来西亚在沟通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欧美体系在这里也不会没落。

 
陈琛:马来西亚的欧美体系我感受非常深,因为我们这几年调研了大量的德国、美国、日本的工厂,我们发现其实从设备或者是从加工的流程工艺上来说,其实中国和国外的差距甚至是并不大,甚至还会领先。但是您刚才说的体系可能是把价值链、商业、文化等要素以及对价值的认识等方面联系在一起的非常大的一个体系,那么这样的一个欧美工业体系、价值体系正在和中国的价值体系产生抗衡,那么也会产生一些融合。

Part.6

马来西亚的工业品市场到底有多大?类似于中国的哪个城市?马来西亚当地对工业品的需求和中国有什么不同?

刘用文:第一,马来西亚缺少体量。我在2009年开始创业,卖工业自动化的软件,但是我经过两年的努力以后我就放弃在马来西亚找客户了。很简单,中国大型企业实在太多了,花几百万人民币做一个自动化的案子太简单了,但是你在马来西亚要找到愿意掏100万-200万人民币来做案子的那是很少的。第二,欧美企业你“打”不进去,因为决策权不在当地。可能觉得你价格不错,你人也长得很可爱,但问题来了,他做不了决定,他要往后报备到总部去,总部说你这个名不经传的,我怎么相信你。马来西亚有4大做半导体设备的公司,他们除了这四大还有其他很小的,大概总共加起来可能有规模的大概在十五六家左右。这十五六家是很辛苦的,他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慢慢打进去这些国际大厂。从做零部件开始,到做辅助,最后才能做整机,这个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会觉得如果你今天要卖工业设备,你去马来西亚的话,我觉得那个市场量真的还不如到广东或者到深圳去找客户机会来的更大一点。

 

陈琛:我一个朋友在卖一种特种设备,前几年他跑到了越南、马来西亚这些国家去搞销售,我当时很好奇,我说你们要在当地成立公司吗?你们要派多少队伍去做这些市场?他说不用,我一个人就可以把一个国家给吃掉了。我问为什么,他说他拉了一个名单,客户可能不会超过10家。

 

Tina:从工业体系上面看,印尼的自有工业体系要比马来西亚强,因为我们同样也有供应商在印尼,它是本土供应商,而且它这个供应商很大,是个集团,所以说明升链分布很广。在自有的制造能力方面,我感觉印尼比马来西亚强很多,因为马来西亚确实是非常依赖外资的投资。

 

Part.7

除了工业硬件以外,马来西亚对软件的需求大不大?去马来西亚卖MES行不行?

刘用文:说句实话,中国的体量真的远远超过马来西亚这个市场。首先,欧美企业不会买你的,因为总部决定。本地企业体量没有大到说他愿意掏钱去跟你买MES,因为你做MES首先你要有实施团队,你的实施团队要从中国过去,算到后来其实是不太适合的,真的,这个市场我在创业两年以后我就放弃了。

 

陈琛:那么马来西亚的企业如果想买MES,他该怎么办?

 

刘用文:他需要买MES的话,很大可能他会去找一些欧美的厂商,因为在本地他们都有代表,如果我今天我买不起,我也可以用ERP去代替,我可以先做最简单的。所以其实让你单独去“打”哪一个,我觉得有点困难。

 

Part.8

主持人:我问了一个朋友,我说你在马来西亚能看到中国手机吗?他说好像到处都是Vivo手机。你感觉中国的产品在马来西亚的怎么样?你去了马来西亚的酒店,你有没有看到中国的家电?你在马来西亚的大街上,有没有看到中国的汽车?你的马来西亚朋友他们对中国产品的认知是什么样的?马来西亚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有哪些?

在马来西亚能看到什么样的中国产品?马来西亚怎么看待中国制造的?

 

Tina:我印象里面就没有哪个中国品牌会我一眼看得到,包括酒店,其实他们的那些设备要么是韩国的,要么是日本的,手机三星的多一点。

 

刘用文:过去20年,中国制造在东南亚其实已经很用力地生根了。OPPO、vivo到处都是,包括华为、小米。看起来好像三星用的人比较多,但实际上OPPO、vivo、小米加起来绝对跟三星有一拼,美的也在马来西亚开始生根了。以性价比来讲,中国做出来的东西绝对性价比超高,但是为什么日本和韩国的产品还是那么多?很简单,他们用了过时的产品系列,规格没那么好,但是品牌叫得响,但实际上是很糟糕的。有些人会为了牌子而去买牌子,但是也会有很多人为了性价比而买,包括了汽车,吉利的宝腾、长城的欧拉好猫。你很难想象在油价只有不到5元人民币的国家要用电动车!所以,中国制造在马来西亚真的是已经开始慢慢的深入人心,今天也不会有人会去说中国制造就不好,比不过日本、比不过韩国,大家很多时候看的你的性价比高不高。10年前,我记得吉利刚开始卖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你怎么可能去买一台吉利,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真的完全已经颠覆了整个想象。

 

Part.9

有没有大企业、大的系统集成商带队,形成一个供应链涌入马来西亚的趋势?

 

刘用文:有的。汽车在马来西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带动了周边。马来西亚希望借助一个很大型的,比如像汽车、半导体,它把各个不同的那种周边的企业把它带上去。美的在马来西亚开始组装的时候,他就会带着他一些周边的厂商一起过去做配套,但是这些厂商说实话,他们的目标其实不是马来西亚市场,他们的目标是希望说我做起来了以后,我能不能免关税,所以他一般上会有一个战略性的目的来做这样的事情。但是如果单打独斗,你说一个中小型企业要到马来西亚去开拓市场,我觉得其实这样做的真得不多,体量太小了。

 

陈琛:中国的供应链企业有加速进入到马来西亚去做制造吗?

 

Tina:从技术层面看,窗帘明升m88在马来西亚设厂的都是已经在马来西亚有明升的企业,除了槟城的供应商,这10多年来分别有另外两家台湾地区的企业在柬埔寨和越南设立了工厂,但是这些企业的一个共同性质是他们都以装配为主,它的技术含量是相对来说是低很多。纺织品的企业集中在韩国、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印尼,因为他们对机器、人、管理要求更高,他们没有出海的打算,他们都要留在本土。

 

从配套层面看,目前的话马来西亚肯定是跟不上的,在我们这个明升m88里面来说都不是跟不上的。这也要求供应商本身有自己的零配件、自己的生产能力。虽然纸箱、包装材料可以在外面采购,但是其他的一些东西它们在马来西亚是没有的。如果你要建立另外的一个生产基地,配合你本土的组装的话,槟城我感觉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地方,包括语言的问题、人的问题、以及运输物流都能很好地解决。当然这是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水土不服肯定是有的,包括制度、人员管理,甚至宗教。

 

陈琛:马来西亚每个地方、每个方面可能都有一些特色,但是每个地方都有一个短板,所以它很难成体系地去发展制造业。从全球制造业来看,日本、德国、美国是比较成体系发展的,但是有部分国家可能很难成体系,它只有在细分领域部分环节去做一些特色的发展。

 

Part.10

如果把东南亚或东盟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的盘子,我要选择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作为我的主制造基地,马来西亚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刘用文:马来西亚有它优势,也有它劣势。它的劣势是人口。你假设要找到熟练的劳工,或者要找到够资格的工程师,肯定是有难度的。但是它的好处是,你很容易沟通,周围都是华人,你讲英文你也可以,所以其实在管理上它比较简单。但是你会面对一个问题,如果我在马来西亚设一个工厂找孟加拉人或印尼人,我为什么不去印尼设厂呢?

 

Tina:你要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出去?肯定你要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这是第一。第二,付款条件。很多公司跟台湾地区供应商直接谈,跟马来西亚没有关系。第三,要考虑综合因素。有便利的物流条件,当地有比较温和的法规,有一定的生活品质的地方。人不要太穷,你太穷的话,很多东西你都很难去跑得开。第四,当地人是否容易管理,他的服从性怎么样,它的效率性怎么样。所以总体来说,我觉得马来西亚给我的感觉是当地人会比泰国和印尼更加积极一点,生活水平比越南又会高一点。

 

刘用文:第一个角度就是人。先看商人的部分,因为曾经是英国殖民地,所以马来西亚是很守法规的。他们说让我们签个合同,然后合同的条款就这样了,你就不能碰了,所以他有时候不随便。新加坡人一开始到中国的时候他很不习惯,他觉得为什么你那么弹性,说好听叫弹性,说不好听是你好像都不守规则,我不知道要怎么去跟你谈这件事。在马来西亚他们会很坚持地说我这个就是合同。如果是要走法规这条路,你自己需要保护性的话,马来西亚是一个在除了新加坡以外,算是非常好的国家。马来人的性格比较随性,发生了不好的事,他不会怪你,他说这就是上天的主意,所以你跟他们去做生意,你会觉得比较简单。

 

印尼就像Tina讲的,太穷了,有时候会害怕,比如说他穷他会不会把你吃掉。以政府清廉的角度来讲的话,马来西亚的政府相对是比较清廉的,你很少发现政府来恶意跟你要钱,这些东西它基本不会发生。以效率来讲的话,它可能比新加坡差一点,但是它的效率也是挺不错的。但是如果你今天想要打个擦边球,它有一定的忍耐度,他不可能让你变得非常随便。

 

所以基本上整个马来西亚的经商环境非常友善,槟城是真的一个很棒的地方,但是如果大家为了要节省成本,可以跨海到槟城的对面去,它还是算是槟城,但是它算是内陆,这个时候你的成本可能就马上再降20%,但是你又能享受到槟城的好处。马来西亚整个经商环境我觉得成本在东南亚不算是最低,但是性价比我敢赌应该是最高的,英飞凌曾经做过一个评估,他们当时评估说到底到哪里设工厂是比较划算,最后他们评估出来的结果包括印度、新加坡、中国在内,马来西亚的性价比是其中最高的。

 

Part.11

主持人:政府对马来西亚制造业的态度是要做复杂品和高端产品。比如刚才提到的MES、机器人,对于这方面的需求是不是在提高?对减人的需求是不是明显进入到一种发展阶段?他们对于产品品质的需求也发生变化吗?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什么变化的趋势?

马来西亚对于制造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刘用文:从数字化走向自动化,我觉得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马来西亚政府拼命地想要去推动这方面的事情,但相对来说在这一方面的进步没有中国来得快。你说中国做MES有多少家?马来西亚做MES的有多少家?所以它的发展绝对比不过中国,就算他想要最新的东西,但是他在本地他找不到。所以在这边发展,我觉得它跟中国还差了一大截。

 

陈琛:马来西亚电子制造明升是相对比较封闭的,以外资为主导的这样一种体系。比如说博世自己的一套体系完全照搬过去就ok了,不需要当地给我什么配套,而且电子明升它的物流也比较方便,它可能会从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买一些东西,然后在马来西亚进行封测、组装。但是对于机械加工明升m88,你在当地没有这样的龙头企业,你也带动不起来。所以说它的整个链条的自动化水平或者智能制造的水平也上不来,导致了马来西亚缺少动力、缺少机会、缺少空间去搞这样的一种明升升级。随着全球的发展,它肯定要升级,但是它内在的这种逻辑,内在的明升链之间的关系很难构建起来。

 

Tina:人工成本高的地区,它的自动化它的会更高一点,然后需求的机器的配套也更加精密一点,然后东南亚相对来说自动化或者数字化的需求是逐渐减低的,所以说在我马来西亚这个工厂区里面,就用简单的ERP的系统,它就可以追踪一些,保持一个追踪就可以了。我们只有一个供应商在用MES,就在大陆,我们还是属于传统明升m88,在这一块并没有太大的需求。

 

Part.12

很多企业要到东南亚投资,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Tina:第一点肯定是安全。不管有多大的优势,或者你出于多大的目的,安全是第一个考虑。第二点你要分析你自己的客户市场或者你的目标市场是不是在当地有壁垒。第三点,你在海外设的厂区,分担的是你自己本身工厂的什么功能,你是完全搬出去还是它只是辅助了你一些功能?

 

刘用文: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去。你想要打开当地的市场,其实那个市场太小了,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一定是很明确地说,我只是把一个基地移出去。然后再下一个要考量的就是你所谓的各种不同的上下游材料,是不是真的能够运送到,因为对马来西亚来讲,它的交通可能没有想象中大家的想象中的那么发达。如果您不靠近槟城,去距离槟城200公里的一个城市,你会感到很痛苦,因为马来西亚的高速公路只有双线道,不是3线,不是4线,所以高速公路有时候就会拥堵,你的物料就有时候没法准时送到,所以就变成说在这里它其实是需要考量很多综合因素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你需要跟当地人合作。如果只是单独的一个企业过去的话,我觉得它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所以要么今天跟当地的企业合作,或者是说今天您真的是找到一个你可以相信的人,您已经有在马来西亚工作经验过的人,只有靠这样你才能够事半功倍,否则整个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陈琛:我觉得现在全球化布局应该是中国或者是每一个制造业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未必是全球化布局,要全球化投资,可能我们要真正认清楚马来西亚的现实状况,而且它的优势、它的劣势要放更大的角度来考虑。我们进入马来西亚可能不仅仅是为了它的市场,而是为了我们进一步实现我们全球化布局的一个中间的过程环节。

 

【手机扫码 观看直播回顾】

 

关注【东西智造】的微博、微信视频号、头条号、B站,更多精彩节目即将上线,欢迎收看!

主持人寄语:我们每年大概要去几百家企业,几十个地方做很多场调研,但是我们每一次调研都是内部的封闭的,这一次,我们把调研过程、访谈过程展现给大家,也能够获取大家的一些观点意见。

 

如果您想跟几位嘉宾做更深入的交流,或者想参加我们下一次制造业沙龙节目,欢迎与我们联系!

邮箱:xafems@163.com
微信ID:xafems (请备注需求)

欢迎加入明升手机版(中国)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明升手机版(中国)小助手)。